明朝败家子

第一千二百零九章:赏赐

文治武功。

天子亲自慑服大漠诸部,哪怕是唐太宗皇帝在世,也只能做到如此了吧。

弘治皇帝咳嗽一声,墨镜遮盖了他面上的惭愧。

这个事,他得认。

不认,王守仁就是冒充天子,死无葬身之地。

方继藩便是图谋不轨,也得完蛋。

便是太子,也有干系。

可若是认了,那么,便是天命所归。

弘治皇帝颔首:“嗯,朕也不知,何故突然有此神力,说来,真是奇怪啊。”

朱厚照等人纷纷道:“是啊,真是奇怪啊。”

谢迁却不禁感慨:“陛下,这并不奇怪,这是陛下仁厚,感动了上天,上天佑护着陛下,所谓奉天应运,便是如此。”

弘治皇帝摘下了墨镜,只点点头:“好啦,今日之事,休要再提了,总之,大漠诸部已与朕盟誓,朕自此之后,统领大漠诸部,却不知诸卿,有何看法?”

谢迁等人,则是心里感慨。

皇帝圣明啊。

人家办成了这千古一帝,方才能办成的事,可陛下骄傲了没有,没有,陛下非但骄傲,而且很快就转移开话题,虚怀若谷如此,实是前无古人,想来,也后无来者。

谢迁张口,想说什么。

其实,对于真正的统领草原诸部,大家也没有什么经验。

毕竟,中原人统治大漠的经验,大多数,都是失败的,哪怕是成为天可汗之后的唐太宗,他对于大漠的羁縻之策,也百年之后,也迅速的土崩瓦解。

弘治皇帝也为此有些伤脑筋:“还是如以往一样,安置鞑靼军民,挖掘矿产,令他们圈养牛羊?诸卿,今日,大明已至盛极之势,越是如此,朕越是担忧哪,朕站的越高,越觉得如履薄冰,稍有不慎,就是万劫不复,这马上得来的天下容易,可要下马治天下,方才是最难的事。内阁……拟出一个章程来吧,拟定章程之前,先进行廷议,此后,进行部议,待拟定好章程,送至朕这里来。”

这等大事,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。

弘治皇帝没有刻意定下调子,先进行大规模的廷议讨论,看看百官之中,有没有可以切实事情的良方,之后,再缩小讨论范围,进行部议,这个部议,是内阁召各部的部堂,进行更具体的讨论。最后,内阁出了结果,再和皇帝进行磋商。

这是最稳妥的法子了。

这时,方继藩道:“陛下,儿臣有一言。”

弘治皇帝看向方继藩:“嗯?”

他面带微笑,看着方继藩,就像看着自己的儿子,当然,这个不是亲的。

不得不说,方继藩是个真正忠厚的人,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这样简单。

方继藩道:“漠北诸部,如西伯利亚等部,却不知陛下,为何他们要南下,投奔我大明。”

弘治皇帝皱眉:“朕听说,那大漠极北之地,人烟稀少,甚是苦顿,又听西伯利亚诸部的人言,是因为有号称罗斯国,他们与之常年征战,屡战屡败,不得不南下,来我大明,寻求庇护。”

方继藩微微笑道:“陛下,想要将这大漠的矿产,挖掘出来,不但要开矿,要人力,还要有运输,有交通,人越聚越多,就难免,会出现市集,会有许多的商贾,甚至,为了供应这里的所需,还会有大大小小的作坊,这大漠之地,何其的广阔,可是……陛下既已听说,罗斯人不断的西进,他们进一分,漠北诸部,就要退一分,却不知……何时是一个头。”

弘治皇帝皱眉。

他明白了方继藩的意思。

让蒙古和诸部以及女真诸部,来开矿可以,来养牛羊也罢,可是,将来呢?

既然要制定政策,就必须思虑的长远,若只看眼前,那么……这政策,也就没有意义了。

方继藩笑吟吟的道:“陛下,大漠,土地广阔,正因为广阔,才会给予无数部族栖息的空间,因而,先是匈奴崛起,而后又是五胡,此后是鲜卑人脱颖而出,又是突厥,接着,是女真,是契丹,是蒙古。若只是保守的执行休养生息之策,五十年之内,固然大明在北方,永不会有外患,可一旦时间一久,迟早,我们会面对新的敌人,我们的敌人,可能会越来越强大,他们会如跗骨之蛆一般,不断的腐蚀和吞噬我大明在北方的基业,所以……臣的建言是……向西……”

向西……

弘治皇帝和谢迁等人,不解的看向方继藩。

方继藩道:“西伯利亚诸部,向西,则是连绵的山脉,跨过了山脉,一路向西,照旧,还有肥沃的土地,我们不能将大漠诸部闲置下来,诸部既然被罗斯人打的丢盔弃甲,可现在不同了,我大明,可以作为诸部的后盾,支持他们,一路向西扩张,迈过山脉、冰原、沙漠,令大漠诸部,一路西扩。”

“大漠的游牧之民,不擅长经营和生产,那么,他们每占一地,陛下可以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,而他们的土地,则迁徙汉民,进行生产,既可作为大漠诸部,源源不绝的后勤之用,同时,于我大明,开疆扩土,又有极大的好处。”

弘治皇帝一愣,看着方继藩。

而谢迁听罢,忙是摇头:“不不不不,万万不能如此,这些大漠人,本就桀骜不驯,一旦向西,若胜,难免更加跋扈;若是一败涂地,朝廷则徒耗钱粮,老臣以为,此举,大为不妥。”

是啊。

你方继藩家打仗不要银子的?

你要做大漠人的后盾,这些大漠人数十上百万张口,人家啥也不干,就吃你的,这还不算,你要不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武器,这些不是银子?

当初汉武帝继位的时候,得益于文景之治,国家积攒了堆积如山的财富,可单单一个打击匈奴,数十年下来,直接消耗掉了文景之治的所有财富,你方继藩张口说西进就西进?

张升觉得自己心里堵得慌。

今日他喜的乃是皇帝得天庇护,惊的,却是方继藩这狗东西,竟来出此馊主意。

“国库常年入不敷出,齐国公,这西进之事,莫非齐国公出银子?”

方继藩最讨厌的就是有人让自己出银子了,自己很穷的呀。

弘治皇帝听到银子二字,警惕起来。

卧槽……

因为每一次的路数都是,朝廷没有银子了,陛下啊,这个事办不成啊,然后大家眼巴巴的看着自己,这文武百官,仿佛早将自己内帑那么点银子,早就摸清楚了,一个个,就如乞丐一般,就等着自己出钱。

弘治皇帝微笑:“是啊,继藩,这有些想当然了。”

一听到钱,整个寝殿里,顿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。

事……是好事,说吧,谁给钱吧。

方继藩鄙视他们。

弘治皇帝道:“此事,从长计议吧。当然,继藩之言,也是老成谋国嘛,嗯……朕有些乏了,诸卿,且下去休息。”

谢迁等人松了口气,他们倒是真怕陛下听了方继藩的鼓动。

说实话,就算是内帑出银子,他们也舍不得。

在百官们心里,家国天下,皇帝家的钱,不就是国家的钱吗?大家可从来没有将皇帝当外人,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的是呢,可不能让方继藩,将内帑的银子,统统给花干净了。

不然,以后怎么变着法子,向陛下讨钱?

谢迁等人拱手告退。

朱厚照,方继藩、王守仁、刘瑾,还是被留了下来。

很快,萧敬取来了礼官所草写的‘召蒙古女真诸部注’,这玩意,可都是有章程的,在国家的重要场合,皇帝说了什么,做了什么,都需有专门的官员进行记录,而这些记录的内容,往往需要送去翰林文史馆,最后,添加进皇帝的实录之中,成为第一手的史料。

历朝历代的天子,都重史,因为历史所代表的,乃是先人们的经验,这也是无数人,想要削尖了脑袋,想要青史留名的原因。

弘治皇帝看着这记录,真是热血沸腾,良久,他抬起头来,看向了王守仁:“王卿家,真是大功之臣啊。”

王守仁不善于言辞。

这一点……方继藩也很无奈。

一个人思考的多了,难免情商比较低。

否则,历史上的王守仁,又何至于,有如此才华,却非但没有获得皇帝的赏识,反而处处被人压制呢,以他这爆表的文武之才,混入内阁,还不是信手捏来的事。

方继藩不等王守仁回答,忙笑道:“陛下,儿臣这门生,也没什么功劳,陛下太过奖了,我看,随便赏他一个公爵,或给他一个尚书,也就足够了,再多,他也承受不起,毕竟,他还年轻。”

王守仁:“……”

弘治皇帝瞪了方继藩一眼:“你倒是打的好算盘,这功劳,朕倒是想赏赐,可是朕来问你,以什么名义进行赏赐呢?”

方继藩一愣。

是呀,在天下人看来,王守仁根本没有立大功,那么,能以什么资格赏赐呢?

………………

同学们,有一位叫亚中的大作家上传了一部叫《狼域》的作品,作者是一位文学泰斗,故事就不透露了,老虎已经看了,正在向他学习写作方法,这故事讲得是人和狼的故事,非常另类,喜欢的,一定超级喜欢,书荒的同学,去看看,不会失望。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女皇饶命:待微臣宽衣献宝
女皇饶命:待微臣宽衣献宝
身怀穿越指南,赵昊穿越到大乾王朝,成了一个臭名昭着的废物官二代,因为调戏公主,被女帝打入了天牢,还有三天就要问斩,且看他如何自救,如何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……
银蛇郎君
镇北王
镇北王
关宁穿越了,志在纸醉金迷,声色犬马的做一个逍遥世子,却成了被退婚的驸马。坊间传闻,历代王朝国祚不能过三百年,大康王朝正处于此,盛世动荡,忠臣受迫,乱世将起。推翻盛世,落魄驸马建新朝。
天香瞳
抗日之铁血狂兵
抗日之铁血狂兵
简介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,特种兵赵志国意外来到抗日战场,凭借自己丰富的战斗经验,带领部队,屡挫日寇。赵志国率领部队让小鬼子认识到华夏子孙可不是那么好惹的,用自己的满腔热血,浇筑出一座抗战的钢铁长城!
东篱酒吧
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
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
穿越到贞观年间,成为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,他发了狠誓头可断,血可流,绝不娶高阳公主!房遗爱:“李二,退婚!”李世民:“取朕的刀来!”房遗爱:“要不,换一个?”晋阳公主嫣然一笑:“换我呀!”李世民:……最宠爱的小棉袄竟然漏风了。
七月余火
重生之我是崇祯帝
重生之我是崇祯帝
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崇祯帝身上,第一次上朝,御史毛羽健建议裁撤驿递,嗯,不错。可以省钱。晚上,突然想起这裁撤驿递,李自成岂不是要失业?这个扑街御史出的馊主意,王承恩,速去将裁撤驿递的中旨拿回来!!!
骑驴看唱本呵呵